【Experimental Quality Control Series-Risk group】

Date: 2024-1-12

近年來,隨著各國生物安全實驗室事故頻傳,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美國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生兩起的生物安全事故,涉及高危害的炭疽桿菌及H5N1流感病毒。而2021年12月時,我國中研院ABSL-3實驗室人員確診COVID-19 (本土病例),中研院當時表示該人員進行實驗操作時,未依規定穿著C級防護裝備,並且沒有遵守該實驗室訂定的SOP穿脫個人的防護裝備及使用生物安全櫃。所以,若無強大的「生物安全意識」,連頂尖的機構也可能發生事故,使實驗室人員及公眾受到健康威脅。

「實驗室生物安全」是指實驗室環境內,處理生物性危害時所應注意及採取的防範措施、安全程序與方法。讓相關的實驗室操作人員、支援人員、外部環境等,避免暴露在各種病原微生物危害的風險當中。

「病原體」依其致病危害風險高低,分為四級危險群(Risk group, RG1~RG4)。實驗室操作人員必須要先確定病原體危險等級,才能根據不同「生物安全等級」(Biosafety Level, BSL-1~ BSL-4)或「動物生物安全等級」(Animal Biosafety Level, ABSL-1~ABSL-4),依病原體操作總量、活性、檢驗方法、感染途徑等,進行設施、設備、人員防護、感染性廢棄物的規劃與管制措施;並透過生物風險評估,訂定適當的設施與設備規範、消毒、隔離等標準作業程序,做好全面的生物安全防護。

有鑑於實驗室生物安全對實驗室人員及公眾健康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訂定了許多規範、指引、處理流程,提供實驗室及保存場所遵循之依據。

各重點項目的主題如下:

1.       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法規

2.       實驗室生物風險管理

3.       實驗室生物安全查核作業

4.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資訊系統

5.       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訓練資訊

6.       實驗室生物安全技術規範及指引

7.       管制性病原及毒素管理

「實驗室生物安全」需要健全的實驗室安全設施與設備,也需提升實驗室人員對於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意識、具備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才能保障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健康及民眾與周遭環境的安全。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Sequencing Service


1. Nanopore and Illumina offer a complete range of sequencing platforms for long and short sequences.
2.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quality.
3. Professional sample quality control processes and library preparation.
4. Profession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service consul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