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al Quality Control Series- 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 】

Date: 2025-9-12

        環境的「微生物溯源」(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 MST)是指在微生物污染事件發生後,透過識別微生物型態、特性及其基因特徵的技術,找出微生物污染的來源、傳播途徑、以及在環境中的演化過程。進而採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擴大或再發生。

        這對於食品廠、化妝品廠、生技廠、醫療器材廠、藥廠等潔淨要求較高的產業格外重要,因為需要確保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為無菌,或是含菌量須符合法規標準範圍。

        「微生物溯源」通常涉及對整體生產環境、原物料、製程、成品的微生物檢測,需要全面規劃和執行,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統,並紀錄相關資訊,才能在發生汙染事件時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常見的污染來源」包括以下幾類:

1.    空氣傳播:空氣調節系統、操作人員、物料搬運、外部氣流。

2.    表面接觸:設備、工作器具、包裝、操作桌面。

3.    人員相關:人體皮膚菌、呼吸道微生物、衣物附著。

4.    原料污染:原料或包材帶入、清洗用水、冷凝水。

5.    清潔手法:清潔或消毒不完全、殘留在死角、錯誤的清潔程序。

 

「溯源方法」包括傳統微生物培養鑑定方法、菌種鑑定、多源基因體學:

1.    微生物培養鑑定:傳統平板培養+微生物型態鑑定,結合菌落鑑定(如VITEK、MALDI-TOF)。

(1)  VITEK微生物檢測系統是一種自動化系統,透過含有標準濃度生長培養基的測試卡,進行微生物的生化鑑定與藥敏試驗。

(2)  MALDI-TOF (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質譜法):透過質譜儀測量其質量電荷比(m/z),以蛋白質指紋圖譜比對。

傳統平板培養的缺點是培養時間長、費用高、菌種鑑別率較低。

2.    菌種鑑定:以16S rRNA (針對細菌)或ITS (針對真菌)基因定序後與專業資料庫進行比對,例如NCBI或其他微生物資料庫,精確的識別和追溯污染源。

     菌種鑑定的優點是菌種鑑別率高,缺點是分離純化至單一菌株所需時間較長。

3.    多源基因體學 (Metagenomics):又稱為環境基因體學 (Environmental Genomics),是研究一整個微生物群體的科學,從環境樣品萃取其中微生物的DNA加以定序後,進行物種鑑定、親緣、基因功能、表型關聯等分析比對,了解環境所含微生物的多樣性。

      多源基因體學優點是樣本無需培養、時間快,可以看出環境微生物的相關性,相當適合微生物溯源的分析。

 

除了微生物溯源,需執行廠區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對廠區環境微生物作持續性的監控與趨勢分析:

1.    評估污染熱區 (hot zones)。

2.    制定清潔消毒計畫。

3.    強化人員與物品管制流程。

4.    建立預警機制 (early warning system)。

 

  • 根據製程設定空氣、水源、不同位置 (類型)表面的採樣點,執行環境監控,選擇合適的微生物檢測方法做鑑定,以鑑定結果分析趨勢,並探討製程中或區域之間傳播狀態及分布的關聯。

  • 依獲得的數據與結果建立廠區歷史資料庫,訂定合適的「行動限量」(Action Limits)與「警戒水準」(Alert Levels),定期監控及判斷異常波動。

  • 當污染事件發生時,可運用微生物鑑定結果與歷史追溯紀錄交叉比對,啟動調查,必要時提出「矯正與預防措施」(Corrective & Preventive Action),改善清潔消毒程序及解決問題。

 

#環境監控

#環境微生物溯源

#菌種鑑定

#Metagenomics檢測

#源資生物科技核酸實驗室

#TriIBiotech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Sequencing Service


1. Nanopore and Illumina offer a complete range of sequencing platforms for long and short sequences.
2.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quality.
3. Professional sample quality control processes and library preparation.
4. Profession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service consultation.